Be Story

【Be Story 第九十一集・禮儀師】「一個人離開後,留下的就只有家人對你的愛。」

By Sherman

14 February 2022


香港是個國際化的社會,但很多話題,我們依然有很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,譬如「死亡」,就是我們總是避而不談的事。禮儀師林浩茵本來是一個幼稚園老師,照顧的,是剛涉足人世的孩子;後來她毅然轉行成為禮儀師,照顧的,是剛與世長辭的人兒。

【在她手上,我發現殯儀原來不是冷冰冰的事】——逝者家屬

Kelvin是浩茵的中學同學,兩人算是識於微時。訪問當天,Kelvin分享了很多關於浩茵從事殯儀業的事,包括他當初極力反對浩茵轉行,原因是浩茵的身體狀況向來不是很好,氣管亦容易敏感,而殯儀業需要恆常接觸蠟燭香火,對她而言確實不算是一個最合適的職業。浩茵轉行後不久,整好碰上Kelvin的嫲嫲離世,因此這成為了浩茵主力籌辦的第一場喪禮。大費周章替祖籍潮州的Kelvin嫲嫲進行完一場法事,令Kelvin看到浩茵在這份職業的合適之處——「佢會真心關顧客人嘅需要,譬如佢會不惜花好多時間同客人傾計,用先人喜愛嘅物品作佈置,亦會提出安排家屬可一起替先人化妝等,喺佢手上我見到一種熱誠同關愛。」話雖如此,但問及有沒有因此贊成浩茵當禮儀師,Kelvin還是頻頻搖頭 ,始終還是最關心好友的身子。

【喪禮是一個完整的句號,對家屬還是死者都同等重要】——禮儀師

死亡很多時都是突然其來的事,家屬往往在猝不及防中難以平息,而喪禮中很多個環節,在送別死者的同時,其實也是安撫家屬的過程。浩茵說參與過的喪禮中,時常都能看到家屬在其中得到抒發。譬如替死者化妝一事,原來家屬亦可以提出一同參與,在過程中他們會與禮儀師一起細談死者生前的事跡,宛如一場親密私人的追悼會。除了化妝環節,亦有不少家屬會像Kelvin一樣,對「按掣送遺體進火葬場」的一剎感到特別動容,這個看似只是「撳個掣」的舉動,其實是讓家屬真真切切地明白,這個身體從此會與自己天各一方的重要時刻。

【喪禮不止是一個儀式,也是一場尋根之旅】——逝者家屬

籌辦喪禮雖有禮儀師協助,但親人需要配合的事宜還是不少。由於Kelvin原籍潮州,嫲嫲去世時按例籌辦潮州法事。然而家人口中「簡簡單單」的儀式,原來須耗費十多萬,因為潮州法事須由至少9-12個潮州師傅進行。在籌辦喪禮的過程中,Kelvin形容有一種「尋根」的感覺,因為在來回商討細節之時,會忽然明白以前跟著長輩做慣做熟的儀式,原來每個背後都有其意義;而籌辦時與家人頻繁討論,也使家人之間多了很多了解和溝通。因此儀式這回事,有時真的並不只是「一場show」,因為過程中每個思考和付出,其實都彰顯著參與者和主角間的種種情誼。順帶一提,浩茵告訴我們,原來操辦死亡證、申請火葬許可證、到醫院取相關文件等手續家屬都可以全數自己進行,唯獨是預約火葬爐、以及把遺體送出醫院的過程必須交由殯儀公司代勞,因此還是需要兩方合作才能完成。

【家人的愛就是這麼一回事,不應留待離世時才知】——禮儀師

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受訪,但每次談及接觸過的深刻案例,浩茵總是無一倖免地灑下淚來。「對我來說『先人』不止是客人,我不會把他們當作一個job,因為他們每個讓我看見、學懂的事都不一樣。」浩茵在轉行後成立了一個叫「人生畢業禮」的FB專頁,紀錄她在殯儀行業看到、悟到的事。而令她最大的感觸,是每場喪禮中看到家人那種純粹的愛,是每個人死後所留下最大的遺物。「我唔係一個好乖嘅女,成日話要做自己想做嘅嘢,但我做咗呢行之後就知道,其實屋企人嘅愛真係好大⋯令我反思之前我嘅唔聽話、令父母傷心,當時嘅反叛同執著其實都好無謂,因為呢啲你都帶唔入棺材。一個人走咗之後,留返低嘅其實就係屋企人對你嘅愛。」「珍惜眼前人」看似很老生常談,但往往的確是經歷死亡後,方能讓人刻骨地體會到。

【與其忌諱,不如珍惜當下】

死亡這話題,我們往往難以啟齒,因為它很多時都是突如其來的被告知,也是我們無論聽說多少次,親身經歷時仍然會傷心欲絕的事。然而,「死亡」其實也是「生命」的衍生物,毋需刻意忌諱,正如浩茵所言,「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、殯儀業也是我們大有機會接觸到的服務行業」。生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,但願離世時,我們都能無悔地畢業,也從參與每場別人的畢業禮中,學懂珍惜當下擁有的人與事。

BY Sherman

14 February 2022